
为什么猫咪不出门一样要驱虫?
猫咪即使在家仍有感染寄生虫的疑虑,因为人或是家中其他宠物仍有可能从外面带回跳蚤、壁虱之类的寄生虫。除了外寄生虫,其他常见的内寄生虫如:蛔虫、钩虫、绦虫及心丝虫等,也会透过口腔、皮肤或媒介传染疾病,蚊虫一直是很恼人的问题,我们无法保证家中不被蚊子入侵,所以一旦猫咪被蚊子叮咬,就有机会感染心丝虫。
被内寄生虫感染后会有什么疾病吗?
蛔虫:经由口腔或母体直接传染,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,小猫如果罹患的话,有可能会造成呕吐、拉肚子,甚至阻塞肠道。
绦虫:经由跳蚤所传染的肠道寄生虫,可能会造成肠胃不适等症状,如果发现粪便中有白芝麻一样的白点,就可能是绦虫成虫掉落的节片。
钩虫:可经由皮肤及粪便传染的肠道寄生虫,感染时可能会出现黑便、腹泻、贫血等情形;由于现代人的卫生习惯较佳,钩虫与其他内寄生虫相比已较不常见。
心丝虫:蚊子叮咬到感染心丝虫的狗后,再去叮咬健康的猫咪,就有可能导致心丝虫相关呼吸疾病或猫心丝虫症,一旦罹患了猫心丝虫症,就可能会有猝死的危机。
为什么猫咪得到心丝虫后致死率高?
猫并不是心丝虫的正常宿主,通常感染只有一至三只成虫,不过症状可能会非常明显且危险。当微丝虫(幼虫)进入猫咪身体后,只要70天就会成为成虫,并寄生于右心室及肺动脉内,一旦虫体长大了就再也没办法安全地驱除,因为成虫被杀死后,虫体就会流至肺脏,反而更容易造成猫咪休克猝死。
该如何为猫咪挑选适合的驱虫药呢?
驱虫药并不是治病而是预防,我们要做的是打断寄生虫的生命周期,以防疾病发生,下列三点可供家长参考:
- 投药目标:对症下药,根据想除什么虫,决定给什么药,并根据其生命周期来决定给药的频率,以阻断它的生长周期。以心丝虫来说,从微丝虫到成虫的生长周期是70天,因此建议最少两个月就要投药一次,在幼虫长大前就阻断它的生活史。
- 投药方式:一般分为滴剂跟锭剂。虽然猫咪大都能接受滴剂,但有些猫咪会抗拒药剂的味道或引发不适、脱毛,反而造成每次投药都像在打仗;因此建议有类似问题的饲主可以选择锭剂喂食猫咪,最好选择颗粒较小、适口性佳的产品,才能让投药过程快速完成。如果担心猫咪一开始不适应,可以挤一点肉泥在药剂上,让猫咪在舔食中轻松将药剂吃下。
- 药物安全:用药前先与兽医师讨论产品是否适合您的猫咪,因为猫咪若还有合并其他药物的使用,或是生病、年纪太小⋯⋯都需经过兽医师专业的判断才能给予,尤其是首次投药时,千万不要擅自在宠物店购买使用。
只要是药物,强烈建议要跟家庭兽医师先行沟通,并依照猫咪的生活型态及环境调整对症下药,才能给予最适合的除虫计划。